期货行情

黄金狂潮再起: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背后的财富密码

2025-09-2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【黄金十年最强周期开启:全球央行的战略选择】

2023年9月伦敦金交所的电子屏上,2078美元/盎司的红色数字刺破天际,这是国际金价自2020年8月以来首次突破历史极值。而在这轮黄金牛市的背后,中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,累计购入规模达188吨,全球央行更是在过去三年里净买入超3000吨黄金。

这场看似平静的"黄金暗战",实则正在重塑全球货币体系的底层逻辑。

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倒挂的背景下,各国央行正用真金白银投票。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387吨,创下同期历史新高。中国、土耳其、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主力军,其中中国黄金储备占比已从2015年的1.6%提升至3.8%。

这种战略调整背后,是美元信用体系动摇带来的深层焦虑——当美债规模突破32万亿美元,各国开始用最原始的硬通货重构外汇储备的安全边际。

技术面上,黄金月线级别已形成典型杯柄形态,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二次金叉。伦敦金站稳2000美元心理关口后,高盛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2300美元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.99合约溢价持续维持在10美元以上,显示亚洲市场实物需求异常强劲。

这种期现联动的上涨结构,往往预示着趋势行情的延续。

【产业链价值重估:从潼关黄金看投资新风口】

当国际金价突破前高的瞬间,A股黄金板块应声起舞。潼关黄金(港股代码:00340)单日暴涨4.72%,山东黄金、中金黄金等龙头企业同步放量突破年线。这种联动绝非偶然——根据测算,金价每上涨100元/克,潼关黄金的吨矿利润将增厚35%,其拥有的5处金矿探明储量达128吨,资源禀赋优势在价格传导中持续放大。

深挖产业链,智能化改造正在重塑行业格局。潼关黄金投入3.2亿元建设的数字矿山系统,使选矿回收率提升至93.5%,采矿贫化率控制在6%以下。这种技术赋能带来的成本优势,在行业平均完全成本280元/克的水平下,潼关黄金已将成本压缩至235元/克。

当金价站上450元/克时,其毛利率空间较行业均值高出15个百分点,这正是资本疯狂追逐的核心逻辑。

对于普通投资者,黄金ETF与矿业股的组合配置或是更优选择。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显示,华安黄金ETF(518880)近三月资金净流入超28亿元,持仓量突破30吨。而具备资源储备和技术优势的潼关黄金,其动态市盈率仅18倍,显著低于行业25倍的中枢水平。

随着三季度珠宝消费旺季来临,黄金产业链正形成"期现共振-业绩兑现-估值修复"的戴维斯双击通道,这场十年一遇的黄金盛宴,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。

搜索